神机百科网神机百科网神机百科网

孔子的父亲为什么不姓孔(中国的姓氏起源)

孔子的父亲为什么不姓孔?说起这件事,就得从中国古代的姓、氏、名、字的起源说起了。

一,中国的姓氏起源

说起中国古代的姓氏,有姓、氏资格的人并不多,他们被称为百姓,是“禅让”时代留下来的旧部,属于贵族统治阶级。那时候,百姓和庶民相对应,百姓是统治阶级,贵族,都是有姓氏的;庶民是被统治阶级,最底层的劳动人民,他们没有姓氏。

在周代或周代之前,姓与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,最早的姓,是某个部落的符号,每个部落只有一个姓,用来辨识婚配,避免近亲繁殖;“氏”是氏族的标志,那时候的部落,相当于拥有共同血缘关系的集合体,他们只有一个共同的“姓”,但又有多个不同的“氏”。中国最早的地名很多都是以最早生活于此地的氏族的“氏”来命名的,如“虞地”的称谓来自虞氏,“秦地”的称谓来自秦氏,等等,不一而足。

也就是说,“姓”是独一无二的,但是,“氏”是存在继承和变化可能的,这就产生了同“氏”不同“姓”的现象。

《国语·晋语四》载:“昔少典娶于有蟜氏,生黄帝、炎帝。黄帝以姬水成,炎帝以姜水成。成而异德,故黄帝为姬,炎帝为姜。”

用现在的大白话说就是:当初少典娶了有蟜(jiǎo)氏,生下来黄帝和炎帝,黄帝在姬水发展,所以黄帝姓了姬;炎帝在姜水发展,所以炎帝姓了姜。

当然,我们大可认为这种说法缺乏客观性和逻辑性,但是对于古人这种做法,我们不必较真,也不必求全责备。文化传统,既有其客观合理性、逻辑性,也有一些是只有规律可循的东西。我们就把古人这些做法看做是古人当时的一种习惯就好了。

二,中国古代名字的起源

在春秋战国时期,所有的成年男子都可以用子来称呼,“子”这个词,起初被解读为“成人”的意思。后来逐渐演变为用子字来称赞别人的,表示对别人的尊重,所以大家都希望相互用子相称或被别人称呼为子。后世就以姓氏后面加一个子字表示对别人的敬重,比如早期的文化名人老子、庄子、荀子、屈子(屈原)、韩非子等,就都是这样的情形。不过,对于孔子这个名字和称呼,不仅有敬称的意思,还有更深层次的意义,后面会说到。

三,孔子的家世及“三监之乱”

孔子的先祖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,子姓,祖上是宋国的贵族。西周灭商建国以后,按照惯例,必须要保存原商朝的宗庙祭祀。武王听取四弟周公旦的建议,采取“以殷治殷”的政策,分封纣王之子武庚于殷(今河南商丘),利用他统治殷商的原住民。因为不放心武庚,武王又派遣其三弟管叔、五弟蔡叔、八弟霍叔在殷都附近建立邶、鄘、卫三国(也叫三都),以此来监控武庚的行为,史称“三监”。

武王建立西周两年后病逝,由儿子成王诵继位,由于成王诵年幼,武王遗命由他的同母四弟周公旦摄王位,代行国政。成王和大臣召公疑忌周公,成王的三叔管叔造谣说周公可能要谋害成王,继承问题引发周王朝内部不和。

武庚见有机可乘,便拉拢三监、联合东方旧属国起兵叛乱反周,史称“三监之乱”。

周公首先诚恳地向召公解释,得到了召公的谅解后,让召公坐镇周王朝,以稳定内部,随后周公亲自带兵东征,诛武庚,杀管叔,流放蔡叔,废霍叔为庶民,平定了这次叛乱。

三监之乱后,为了安抚商朝的贵族及后裔,周公以周成王之命封商纣王之兄微子启于商丘建立宋国,奉殷商祀。微子启死后,他的弟弟微仲即位,微仲是孔子的十四世祖。六世祖得孔氏,这就是孔父嘉。孔子是宋国公孙嘉之子,公孙嘉是孔子的父亲。

四,子姓的缘起

说起这个子姓,可是属于中国上古的姓氏之一。也是殷商的国姓,春秋战国时期的子姓诸侯国主要有宋国。

据相关历史典籍记载:“商始祖偰(xiè),为舜之司徒,受封于商,赐姓子。”

也就是说,子姓最早从偰(契(xiè)的时代开始,偰因生在殷水,故以“殷”为姓,后来又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,被舜帝封在商地并赐姓“子”。子姓后人多以其氏自称。

五,结论

中国古代有些人用先祖的姓氏来命名,孔子的这个孔姓,是从他家六世祖孔父嘉而来。

孔子的父亲是公孙嘉,子姓,孔氏,名纥(hé),字叔梁,他的字和名连读起来,就是叔梁纥。这就是“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”的原因。简单点说,就是以字和名的称呼连读起来给后人造成的误解。其实,按照现在的说法,他还是姓孔。按照过去的说法,就是姓子。这也就是后世称呼孔子这个名字的由来。子是姓,孔是氏。当然,孔子名字里这个子字,还包含着后人对他的敬意在其中。其实,孔子名丘,字仲尼。

《孔子家语》载:孔子三岁而叔梁纥卒,葬于防。也就是说,孔子三岁时,七十四岁高龄的父亲叔梁纥就去世了,全靠年轻的母亲含辛茹苦抚育他长大成人。这和亚圣孟子的身世很相似。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神机百科网 » 孔子的父亲为什么不姓孔(中国的姓氏起源)